周口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年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1日 信息来源:周口城市职业学院 点击量:0


1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2025年7月26日至29日,我校思政教研室率全体思政教师赴洛阳理工学院开展“追随总书记的足迹”主题实践研修。

2

在研修学习中,全体教师聆听了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刘振江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所做的专题讲座;走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和中共洛耐习仲勋纪念馆,集体重温了河南首个党组织诞生历程与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为民情怀;在洛阳博物馆、汉墓博物馆,以陶俑、壁画等文物为素材,阐释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在洛轴集团与龙门实验室,记录科研人员攻克高铁轴承“卡脖子”技术历程,组织“科技自立自强”主题辩论赛,深刻感悟前沿科技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创新实践。

研修活动结束后,思政课教师围绕“研修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为教学创新积累鲜活素材,着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他们纷纷表示,要把研修收获内化为信仰与情怀,外化为教学本领,以饱满状态投入教学创新,打造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教育新篇章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03091708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研学路线,开发特色实践教学项目,着力推出两个以上思政品牌活动,构建“理论——实践——反思”三维培养体系,形成思政教师常态化研修机制。同时,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周口力量,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周城院担当。



思政教研室主任袁瑜珂学习感悟


通过此次研修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我相信,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思政教师队伍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思政教研室副主任刘佳琪学习感悟


此次洛阳思政研修之旅,让我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获得了深刻启迪。在洛阳博物馆中,青铜礼器凭借精致的纹样,直观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让“文化认同”有了具体的呈现;在红色教育基地的革命文物,借助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深刻解读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当下的重要意义。这些实地看到的鲜活案例,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摸、可感知,真正走进了人们心里。未来,我将把这些鲜活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文物中感悟民族精神,在历史坐标里锚定人生方向,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到心灵浸润的升华。


思政教研室教师吴芳学习感悟


洛阳研学之旅,让我真切触摸到“行走的思政课”的脉动。洛阳博物馆的青铜器纹饰,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文物中的民族精神”案例里愈发鲜活,印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中共洛阳组纪念馆的红色故事,为《毛中特》课的革命理论注入温度,让人读懂党的领导是胜利之源。这场研学让课本知识扎根现实土壤,我更愿将这些鲜活素材带回课堂,让文化传承的厚重、党的领导的必然与创新发展的迫切,在教学相长中真正生根发芽。


思政教研室教师解晓涵学习感悟


“追随总书记的足迹”主题实践研修,为我打开了思政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的新视野。洛阳博物馆的文物,承载华夏文明辉煌,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鲜活素材,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中共洛阳组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是革命精神的生动载体,其革命先辈事迹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案例,可引导学生感悟初心使命,厚植爱国情怀。此次研修让我认识到,思政教学应扎根社会实践,从历史与现实维度汲取养分,以多元视角和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思想根基。


分享